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海军战略思想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以其著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马汉提出了海权理论,强调控制海洋对于国家繁荣和安全的重要性。在他的理论中,他认为一个国家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并控制重要的海上航线。
马汉特别关注美国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尤其是如何更好地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当时,美国虽然已经横跨北美大陆,但东西两岸之间的联系并不便捷。为了加强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马汉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开挖一条连接两大洋的运河。
这条运河后来被称为巴拿马运河。尽管在马汉提出这一设想时,巴拿马仍属于哥伦比亚的一部分,但他认为这条运河将极大地缩短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的航程,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同时增强美国海军的机动性。这种地理上的便利不仅能够促进贸易往来,还能提升美国作为全球大国的地位。
最终,在1903年,美国支持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独立,并通过《美巴条约》获得了修建和运营巴拿马运河的权利。1914年8月15日,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成为了连接两大洋的重要通道。这一工程不仅实现了马汉的理想,也标志着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进一步崛起。
总之,马汉基于对美国地理位置的深刻理解,提出了开挖巴拿马运河的建议。这项工程不仅改变了世界的航海格局,也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军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