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节的意思是什么】“持节”是一个汉语词语,常见于古代文献和诗词中,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在不同的语境下,“持节”可能有不同的含义,但总体来说,它主要与“节操”、“使命”或“象征权力的器物”有关。
一、
“持节”字面意思是指“拿着符节”,而符节是古代用于传达命令、表示身份或权力的信物,常由朝廷颁发给使者、官员等。因此,“持节”不仅指物理上的“拿着符节”,更引申为“坚守气节”、“履行使命”或“保持忠诚”的意思。
在文学作品中,“持节”常用来形容忠贞不屈、坚守信念的人物形象,如苏武“持节不降”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例子。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持节 |
基本解释 | 拿着符节;象征使命或权力的信物 |
引申义 | 坚守气节、忠诚、职责或使命 |
出处 | 《汉书·苏武传》:“使匈奴,持节不失。” |
用法举例 | “苏武持节十九年,终不投降。” “他一生持节守正,不为权势所动。” |
文化意义 | 象征忠诚、坚定、责任感,常用于赞美有气节之人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文学、历史、政治等领域,表达对气节的推崇 |
三、结语
“持节”不仅是古代的一种制度性行为,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古人对于责任、忠诚和道德的重视。在今天,虽然“持节”不再作为具体的行为方式存在,但它所代表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