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却君王天下事的下一】“了却君王天下事”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句为:“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实现抱负的强烈愿望。然而,历史往往充满无奈,许多志士仁人虽怀有远大理想,却难以实现心中所愿。
接下来我们从多个角度对“了却君王天下事”的下一句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历史背景与文学意义,总结其内涵与影响。
一、原文出处与背景
- 出处: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创作背景: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也是一位军事将领。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因朝廷主和派压制,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 原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二、“了却君王天下事”的含义
该句表达了作者希望完成国家大事(如收复失地、安定社稷),并以此获得后世的赞誉与尊敬。它体现了古代士人的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
三、“了却君王天下事”的下一句
根据原诗,“了却君王天下事”的下一句是:
> “赢得生前身后名。”
但这并非全句的结尾,整首词如下: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抒发壮志未酬、英雄迟暮的词作,情感深沉,令人动容。
四、总结与分析
项目 | 内容 |
原文出处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原句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
作者背景 | 南宋豪放派词人,军事将领,主张北伐 |
词作主题 | 抒发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
后续句子 | “可怜白发生!”(表达年华老去、理想难成的无奈) |
文学价值 | 表现了宋代文人的爱国情怀与人生感慨 |
现实意义 | 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色彩 |
五、结语
“了却君王天下事”不仅是辛弃疾个人理想的写照,更是无数古代士人精神世界的缩影。他们胸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却常常被时代所困。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深刻的悲剧性思考。而“赢得生前身后名”则进一步展现了他们对名誉与历史评价的重视,反映出古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观。
在今天,虽然社会环境已大不相同,但“了却君王天下事”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无论身处何种时代,都应该心怀理想,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