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时报 >正文

海归变海带预示留学观理性回归

摘要 教育部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5年底的37年间,走出国门的留学生累计达404.21万人,毕业后回国发展的占79.87%。然而,庞大的留学生群体,一...

教育部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5年底的37年间,走出国门的留学生累计达404.21万人,毕业后回国发展的占79.87%。然而,庞大的留学生群体,一回国便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尴尬:一边是国内大学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不断刷新着“最难就业季”的峰值;一边是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就业岗位需求逐渐下滑,并使得越来越多留学生加入“慢就业族”。

在过去,留学就是“镀金”,回到国内,很多留学生也会被贴上“高人一等”的标签。当然,这种状态也是基于现实考虑的,毕竟当时留学相对困难,留学人数少,再加上国内与国外的教育水平差距过大,经过留学教育的精英群体就容易冒尖,留学的价值自然也就被捧上去了。

到了现在,留学的门槛更低,人数更多,国内教育水平也在不断追赶先进,“海归”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并且有整体下降的趋势。国内社会对于“海归”的期待走低,不再盲目追捧,代替的是理性的审视。这就把“海归”的形象拉下了“神坛”。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海归”不仅没有成为“精英”,却成了“海带”。表面上看,“海归”变“海带”是留学价值的消退,其实,其实质上更是一种倒逼,预示着留学观的理性回归。

这话怎么说呢?在“海归”变“海带”的现实状况下,如果思维里仍把留学与“镀金”和“利益”挂钩,把回国的就业薪资作为衡量留学价值的唯一标准,继续持有盲目而势利的旧留学观,很有可能就会被实际的情况“打脸”。这些留学生以及其家长的失望会成为“常态”,毕竟投机取巧的观念只会迎来现实的反击。

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既然旧观念走不通了,如果不想被淘汰,只能尝试着追求新的留学观,在倒逼中寻求生机。而这新观念是理性的,符合实际的,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又凸显了人性中善的一面。

在倒逼模式下,只有把心态放平,甚至是放低,找准合适的定位,才可能有所转机。不要为了留学而留学,也不要被利益蒙住双眼,而是应看到留学带来的其他价值,也就是非功利的价值,回归到“追求健康教育环境”和“以个人实质提升”为目的理性留学观。这样留学观的实质回归是学生家长的现实诉求。这种预示一旦成真,留学生“慢就业族”也会多一些正面导向。

在留学大众化、平民化的今天,“海归”的光环逐渐褪去,现实也会倒逼着社会观念进行转变。社会的用人单位以及其他相关方面在潜意识里也会变得不再特别在意留学的经历,而是会把关注点放在个人能力以及综合考量上。虚的东西只有被戳破的结局,实的东西才是真正的王道。也就是说,靠真才实学支撑起来的留学经历才更容易得到认可,而靠留学经历“打幌子”注定是难以为继的。这也体现着一种理性回归。

随着“海归”变“海带”的现实愈加凸显,留学也不再是“镀金”,而只是千万种选择中普通的一种,人们对留学的选择,也会多一份理性,少一份盲目,这是可喜的变化。而社会应用平视的眼光来看待“海归”,从而把他们和国内的毕业生放在就业的同一起跑线上。“能力比留学更重要”的思维也在社会上逐渐显现,这些都是对“留学观”理性回归的一种预示,无疑是值得期待。现实倒逼观念进步,而进步的观念也会照进现实,留学观理性回归的价值也就凸显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