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全文赏析】《夜归鹿门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归家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之美与隐逸之志。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一、
《夜归鹿门歌》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尘世喧嚣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也有对人生归宿的深刻思考,是一篇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二、原文及注释
原文 | 注释 |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 山中的寺庙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相过河,喧闹不已。 |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 人们沿着沙岸走向江边的村庄,我也乘船回到鹿门山。 |
鹿门月照开烟树,梦得池台生古藤。 | 鹿门山在月光下映照着朦胧的树林,梦得的池台旁长满了古老的藤蔓。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此处为误写,应为“忽见孤帆天际来”)忽然看见一只孤帆从天边驶来。 |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 人世间多少次感叹往事,而山形依旧静静地枕着寒冷的流水。 |
> 注: 第三句“梦得池台生古藤”中“梦得”实为“孟德”,可能是后人误传或笔误,原意应为“孟浩然”的自述。
三、赏析要点
赏析点 | 内容说明 |
自然描写 | 诗中描绘了山寺、渡口、江村、鹿门山等自然景象,营造出宁静而幽远的意境。 |
情感表达 | 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
哲理思考 | 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对比,引发对人生归宿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学意味。 |
语言风格 | 语言简练自然,富有画面感,体现了盛唐山水诗的特点。 |
四、总结
《夜归鹿门歌》是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中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归宿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值得细细品味。
如需进一步分析某一句或探讨其历史背景,可继续提问。